自2015年2月國家發改委公布《關于進口原油使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來,越來越多的地方煉廠取得原油進口資質,煉廠煉制進口原油的數量激增。然而原料到港后,倉儲能力不足、配套管線少、汽運效率低,是多數煉廠面臨的短板。
而近日山東發改委發布的《全省油氣輸送設施規劃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詳細規劃了“十三五”期間山東港口碼頭、倉儲及配套管線的建設,若地煉油品運輸實現管道運輸,將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力,迎來發展“黃金期”。
港口裝卸能力翻番,解決急劇增長的原油進口需求
隨著國家逐步開放地煉企業原油進口和使用權,地煉企業原油進口需求急劇增長,對沿海港口原油接卸設施和配套管道輸送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十三五”山東省將構建以青島港、日照港和煙臺港為主,濰坊港、東營港、濱州港等為輔,以進口原油、LNG為重點,以中轉運輸原油、成品油為補充,主要服務省內、輻射周邊省份的油氣海運體系,進一步提高沿海港口油氣接卸能力。
《方案》)規劃新建原油碼頭13座,新增年接卸能力11300萬噸;規劃新建油品和液體化工品碼頭38座,新增年接卸能力7005萬噸。到2020年,沿海港口原油年接卸能力2億噸以上,油品和液體化工品碼頭年接卸能力1億噸左右。油氣體制改革方案出來在即,“三桶油”已提前進行了內部改革。
“三大石油公司是順勢而改,獲得改革的自主權。”中石油規劃總院油氣管道研究所副所長楊建紅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改革會把所有的產業多元化和細分化。以天然氣改革為例,“接下來的天然氣改革將會以市場為導向,以銷售為核心。”楊建紅說,目前中國的天然氣市場是以資源為基礎,以供需為核心。
12月1-2日,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下稱中石化)在北京召開了為期兩天的改革管理工作會議。會議明確其改革管理的重點集中在總部機關的組織架構,將嚴格按照5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的要求,在三年內將管理層級控制在3-4級以內,減少20%左右的法人單位;并于2018年完成供水、供電、供熱、供氣及物業管理(“四供一業”)的移交,2020年完成所有其他辦社會職能的分離移交。
11月15日,中石油旗下第一大油服公司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東方物探),召開第五屆職工代表大會第一次聯席會議,認定東方物探下屬10家單位為特困企業、11家單位為困難企業,并決定將“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戶數”作為專項治理工作。上述10家特困企業在2018年底前完成3327人的分流安置任務目標,這占其2015年員工總量的36%左右。
自媒體“石油人”指出,該特困企業指連續三年虧損、資產負債率高,或虧損不足三年、但未來仍將繼續虧損的企業。
中石油一位從事油服工作的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東方物探是中石油實力最強的油服公司,擁有中石油一半以上的國際業務,目前有兩萬多名職工。”他表示,在此次內、外部改革影響下,中石油油田服務和工程技術兩大人員密集的業務板塊,將進行多次“大裁減”。
“目前‘三桶油’管理層級過多,法人層級單位基本都在十級以上。”上述中石油油服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以中石油為例,總公司為一級央企,負責勘探的子公司如大慶華科為二級央企,為大慶華科提供設備的為三級央企,為設備公司提供電力和機械的為四級央企,以此類推,具體到每個地方還有不同層級。
在“三桶油”中,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下稱中海油)是最早進行“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戶數”改革的石油公司。據中海油官網消息,截至10月底,中海油已完成10家子公司的“壓減”任務,占首年任務的19.2%,全資控股公司數量也已由649家降至639家。沒有完成改革的120家子公司中,已有逾三成、即44家子公司進入方案實施階段。
一位任職于“三桶油”總部的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天然氣銷售業務的拆分會涉及到天然氣管道資源資產權的分散,會對政府鼓勵的資源整合共享造成障礙。“三桶油”在此前已先行一步,將管道公司社會化,通過出讓部分產權來進行變現,“這對政府成立獨立管道公司的計劃來說,增加了實施的難度。”該人士表示。
而在中石油規劃院工作的一位人士則不贊同該說法。“中石油(油氣)管道所有權早就資本多元化了,而且天然氣本身對基礎設施的依賴特別強。”他表示,這符合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此次改革與所有權關系不大,只是為了解決公司經營權的問題,讓全社會得到使用權。“雖然現在運營權還在中石油手上,但通過改革可以做到交給第三方經營的。”他說。
在進行管理層級壓減的同時,中石化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下稱中石油),都將業務重點放在了天然氣銷售板塊。
在上周的改革管理工作會議上,中石化提出完善天然氣產業鏈發展機制,加快研究對天然氣銷售實行統一管理。
11月25日,中石油宣布,對天然氣銷售業務實行“天然氣銷售分公司-區域天然氣銷售分公司”兩級管理架構,組建北方、東部、西部、西南和南方五大區域天然氣銷售分公司,正式拆分天然氣銷售業務。
11月17日,中海油規劃計劃部總經理金曉劍表示,未來五年中海油的天然氣業務比例將由目前的18%提高至20%以上。截至6月底,中海油已經實現銷售氣量126.6億立方米,同比去年增長11.7%;國外采購LNG銷量767.5萬噸,同比去年增長24.4%,約占中國上半年進口總量的69%。 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