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大力發展天然氣具備較好基礎
長江經濟帶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云南、貴州等11省市,串聯起目前國內最發達的長三角城市群以及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這兩個極具潛力的城市群。
在需求方面,長三角地區人口密度大、環境容量小,對于煤替代和能源轉型的要求迫切。同時,這一地區經濟發展較快,居民收入水平和承受能力較高,發展天然氣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目前,上海、江蘇、浙江均出臺了支持天然氣替代散煤的相關政策。安迅思中國能源事業部燃氣產業鏈信息總監黃慶認為,以江蘇為中心輻射的長三角地區是未來中國“煤改氣”的重點區域之一,將涌現較多的投資機會,其他重點區域還包括京津冀地區、泛珠三角地區等。
長三角地區不但工業和發電“煤改氣”力度較大,城市居民有較高的取暖改善需求,同時農村地區相對富裕,在農村地區推廣生活煤改氣也有較好的發展前景。例如,早在2011年江蘇省就提出了“氣化江蘇”的戰略,并提出“市市通,縣縣通,鎮鎮通”的目標,是國內最早提出氣化戰略的省份;浙江省也提出要在2020年前實現“縣縣通”天然氣。
除民用、工業、發電用天然氣以外,長江沿線交通用天然氣的發展潛力也非常大,包括車用、船用燃料等。中國石油規劃總院天然氣管道規劃所副所長楊建紅認為,發展天然氣船舶,用相對清潔的天然氣替代劣質燃料,對于長江流域水污染、空氣污染的防治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在氣源方面,長江經濟帶涵蓋了四川、重慶等我國重要的天然氣產區,此外,據記者梳理,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已建成14個LNG(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和轉運站,還有不少在建和規劃的LNG接收站項目。目前,國際LNG市場供應寬松,經由上海洋山、江蘇如東、浙江寧波等接收站進口的LNG資源也成為長江經濟帶推廣天然氣的重要氣源保障。
正是看中了長江沿線天然氣發展的廣闊前景,中國石化決定力推“氣化長江經濟帶”行動,將加快長江上游天然氣開發,加快相關管網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
——基礎設施規劃和建設十分關鍵
與石油不同,天然氣消費對基礎設施的依賴很強。楊建紅表示,我國天然氣消費仍主要是供應驅動型消費,要促進天然氣消費,必須有資源和管道。因此,為推進長江經濟帶的天然氣發展,相關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非常重要。
首先,要加強天然氣管道的建設力度。目前長江經濟帶沿線布局的天然氣基干管道主要有中石化的川氣東送、中石油的忠武聯絡線等,而中石油的川渝管道、西氣東輸等也可實現為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群輸送天然氣。在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的管道普及率已有較大提升,但在廣大縣城、農村地區,分支管線的缺口依然很大,而這些地區正是天然氣消費新的增長點。《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到,在統籌城鄉發展方面,要加快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張衛忠認為,這需要國有石油公司、城市燃氣公司、地方政府多方投資,共同努力。
第二,要做好現有管道、LNG接收站等設施的互聯互通。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小麗表示,受居民用氣快速發展影響,我國天然氣峰谷差異巨大,當下緊迫的是要把儲氣設施建起來,增強調峰能力。鑒于長三角地區適合建設儲氣庫的地質資源稀缺,應考慮利用LNG接收站進行調峰,這就要求將主要LNG接收站以及現有管道連接起來,從而實現資源的有效調配。
第三,要加快加氣站、LNG加注站的建設步伐。業內人士認為,車用、船用市場是未來天然氣重要的消費增長點,特別是在城際客貨車、公交車、出租車以及內河船舶等方面應用空間廣闊。然而,目前我國汽車加氣站建設不足,船舶LNG加注站更是稀缺,成為制約天然氣車船發展的重要瓶頸。
長江是我國內河航道的大動脈,沿線重要港口密布,是推行船舶應用LNG的首選區域。2016年3月,交通運輸部發布了水運行業應用液化天然氣首批試點示范項目的調整名單;10月,又發布了第二批試點示范項目名單,這些項目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以及長江經濟帶沿線省份的水域,旨在推進LNG燃料動力船舶和配套LNG加注站的建設。
安迅思分析師郁麗程表示,目前補貼政策和市場環境影響下企業對LNG在內河水運市場的推進積極性并不太高,市場尤為關注后續LNG價格相比柴油、船供油的經濟性。不過,考慮到環保形勢日趨嚴峻以及航運控硫標準的提高,中國內河LNG動力船后續發展前景可期。 來源: 新華社新媒體專線(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