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現有應急儲氣能力僅為459萬立方米,難以保障遭遇極寒天氣、上游輸氣設備故障以及資源短缺等突發險情下的應急供氣。”在日前舉行的《北京市“十三五”時期城市管理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解讀發布會上,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燃氣辦主任張春田對未來5年北京燃氣發展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進行了解讀。
會上公布,“十三五”期間北京市燃氣集團將與中國石油合作,在河北曹妃甸增建兩座LNG儲罐,加快推進陜京四線、俄氣東線等氣源工程建設。
不斷完善燃氣供應服務體系
“北京在燃氣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問題。
長輸管線進京通道能力嚴重不足,在采暖季用氣高峰時保障能力存在缺口,給冬季供熱和供電帶來風險;城市接收門站分布不均衡,氣源與負荷分布不匹配,亟需增加北部氣源。”張春田表示,雖然2015年北京市天然氣用氣量達146億立方米,已成為繼莫斯科、紐約之后,世界排名第三的天然氣消費城市,但依然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了解決北京燃氣供應的瓶頸問題,《規劃》對不斷完善燃氣供應服務體系進行了詳細部署。具體包括:“多氣源、多通道”南北供氣的天然氣長輸保障體系基本形成;完成四大熱電中心和鍋爐“煤改氣”配套供氣工程,建設城市天然氣管網855千米、場站29座,除延慶區外其他各區新城均實現了管道天然氣供應,全市天然氣管線總長度達2萬余千米。建立健全農村地區瓶裝液化石油氣供應服務體系,液化石油氣“送氣下鄉”工程覆蓋全市農村地區,基本實現農村炊事氣化;在有條件地區推進實施“天然氣進村入戶”試點工程,累計滿足8個村近5000余戶村民的市政管道天然氣炊事及采暖需求。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北京市將積極發揮天然氣在能源結構中的主體作用。年用氣量達到200億立方米,全市人均天然氣消費水平達到每年870立方米,天然氣在全市能源結構中的比例提高到33%;居民管道天然氣氣化率達到80%以上。
構建安全穩定、高效運行的燃氣供應保障體系
構建安全穩定、高效運行的燃氣供應保障體系
據介紹,目前,北京市的儲氣調峰能力不足,季節性調峰系數約為26%左右,儲氣調峰需求應為37億至38億立方米。而河北、華北及天津大港儲氣庫群的可用氣量約為26億立方米,儲氣調峰能力明顯不足。
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將對北京周邊現有的11座儲氣庫進行擴容,推進大港儲氣庫群和華北儲氣庫群擴容,新建地下儲氣庫,提升京津冀地區的儲氣調峰能力;整合北京周邊LNG儲備資源,加快唐山LNG應急儲備站及配套儲罐建設,實現北京市應急儲備設施的儲氣能力達2.4億立方米以上。
“十三五”期間,北京市將穩步實施天然氣供應輸配體系建設。配合推進陜京四線、中俄東線、大唐煤制氣管線密云—平谷段管線、新機場配套管線等氣源工程,建成八大氣源通道、預留京津二通道、完成聯絡線建設,實現多氣源調度,逐步形成多源多向燃氣供應體系。完成六環路、通州等66千米高壓A輸配系統建設和100余千米高壓B輸配系統建設,逐步形成“一個平臺、三個環路、多條聯絡線”組成的城鎮輸配系統;建成覆蓋新城、重點工業園區和周邊有條件的農村地區的燃氣管網,新城全部實現接入城市燃氣管網,平原地區力爭實現“鎮鎮通”。
在液化石油氣供應管理方面,“十三五”時期研究將北郊、西郊、南郊三個灌瓶廠遷出中心城區,并通過土地置換、異地建設的方式進行整合,同時以閆村液化石油氣儲備廠為基礎,推進市級液化石油氣供應基地建設,總灌裝能力達20萬~30萬噸/年;推進液化石油氣市場整合,建成一批符合規劃和規范要求的供應站點,促進市場良性發展,繼續完善“供應基地、集散中心、換瓶站點”液化石油氣三級供應體系。
打造京津冀區域“一張氣網”
去年出臺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了三省市的功能定位、協同發展的總體要求和目標,并指出要發展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三個重點領域。其中產業協同發展是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率先突破的三大領域之一,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實體內容和重要支撐,而打造京津冀區域“一張氣網”則是其中重要內容。《規劃》明確規定,要研究探索協同機制,深入推進互惠合作,推動京津冀區域天然氣資源整體統籌,協同上游設施建設,打造京津冀區域“一張氣網”,積極推進與天津薊縣、河北三河市等鄰近區域之間的燃氣合作;開展石油天然氣管道突發事件京津冀三地協同應對研究,進一步提升跨區域應急配合能力。
《規劃》還要求加快推動燃氣建設服務覆蓋農村,出臺適用農村地區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的工程審批流程;加快遠郊村鎮天然氣輸配管網建設,逐步在有條件村莊完善管道天然氣、液化天然氣、壓縮天然氣多元互補的天然氣供應體系;以籌備冬奧會為契機,加快推進延慶區天然氣管網建設;進一步完善全市農村地區瓶裝液化石油氣供應體系,確保農村居民便利用氣。
問題與建議
據介紹,根據規劃,至2020年,北京市天然氣人均消費水平將達到每年870立方米,北京市燃氣需求量達到200億立方米。
2020年可供北京市的天然氣氣源包括長慶氣田、唐山LNG、大唐煤制天然氣、中亞進口天然氣及塔里木氣田構成,供氣量可支撐北京市發展對天然氣的需求。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城市發展、地理區位等原因,北京市城鄉天然氣發展不均衡,建議加快遠郊村鎮天然氣輸配管網建設。當前,各郊區天然氣氣化水平遠低于城六區,郊區炊事以液化石油氣為主,而采暖多以煤炭、柴薪為主。建議推進郊區尤其是郊區農村清潔能源的推廣和使用。此外,建議輸氣管線在選址選線過程中要注意避讓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水源地等環境敏感區。北京市現狀環境質量超標,節能減排壓力較大,建議加快能源結構調整,進一步提高清潔能源占比,加快遠郊區天然氣管網和熱力網的鋪設,加快遠郊區現有燃煤設施的升級改造。 來源:中電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