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上周對外發布《關于加強地方天然氣輸配價格監管降低企業用氣成本的通知》(下稱《通知》)稱,“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天然氣供氣環節過多、加價水平過高等問題。”要“加強天然氣輸配價格監管,降低下游企業用氣成本,促進天然氣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雖然一些地方采取了一些措施,降低省內管道運輸和配氣價格,減輕用氣企業負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進展上卻低于預期,不少地區的用氣企業依然面臨較高的成本壓力,一些地方出現停用天然氣,改用更便宜的水煤氣的趨勢,并且愈演愈烈,給地方的生態環境造成較大的壓力。
《通知》提出五方面要求,包括全面梳理天然氣各環節價格、降低過高的省內管道運輸價格和配氣價格、減少供氣中間環節、整頓規范收費行為、建立健全監管長效機制等。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注意到,五個方面中既有短期要采取的措施,也有長期的長效機制。
按照《通知》要求,一要全面梳理天然氣各環節價格。各地要組織力量、集中對本轄區天然氣各環節加價進行一次徹底摸底和梳理,厘清氣源價格(購進價格)、省內管道運輸價格、配氣價格和銷售價格。
二要降低過高的省內管道運輸價格和配氣價格。各地要加強對省內管道運輸價格和配氣價格監管,及時開展成本監審,合理確定折舊年限、供銷差率、職工薪酬等成本參數,對輸配價格偏高的要適當降低。
三要減少供氣中間環節。積極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減少供氣層級。天然氣主干管網可以實現供氣的區域,不得以統購統銷等名義,增設供氣環節,提高供氣成本;對沒有實質性管網投入或不需要提供輸配服務的加價,要盡快取消。
四要整頓規范收費行為。要對天然氣輸配企業向用氣企業的各項收費進行規范清理,凡不是依法依規設立的收費項目,一律取消。要嚴肅查處擅自提高規定的輸配價格、設立收費項目等價格違法行為,對查出的典型案件要公開曝光。城鎮燃氣企業投資建設的環城管網、城鎮儲氣設施等,原則上均納入城鎮配氣價格,不得變換名目再另行收取費用,已收取的要堅決取消,并及時向社會公布。
五要建立健全監管長效機制。各地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省內管道運輸價格、城鎮燃氣配氣價格具體管理辦法,規范定價行為;建立健全成本監審制定,將成本監審作為制定調整輸配價格的重要程序。同時,要逐步推行成本信息公開制度。天然氣輸配企業應當按照規定公開成本相關信息;價格主管部門要公開定價成本監審結論,進一步增強價格決策的科學性和透明度,強化社會監督。
從這五個方面的措施來看,基本已經覆蓋了目前天然氣輸配氣中存在的問題,如果能夠執行到位,將有利于破解當前天然氣價格居高不下的困局,提升天然氣在一次能源中的競爭力。
近期,國際油價持續低迷,天然氣與石油、煤炭等傳統化石能源相比,并不具備價格優勢。在國內上游勘探板塊,日趨嚴峻的勘探條件和日益攀升的人力成本,讓天然氣的勘探開發面臨較大的成本壓力,雖然上游的勘探開發企業在想方設法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卻面臨降成本空間有限的問題。國際上進口的管道天然氣,大多簽訂的是長期協議價,價格雖然有所下調,但降幅有限。現貨中的液化天然氣雖然價格低,卻受到國內接收能力有限的影響,在天然氣市場中的占比相對有限。
作為相對清潔的能源,天然氣被認為是中國能源產業走向綠色轉型的必經之路,逐漸加大天然氣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已經成為業內共識。特別是在當下天然氣市場已從之前的供不應求向供需平衡轉變的過程中,更要抓住時間窗口,理順天然氣產業鏈上的相關環節的價格,提高天然氣占比。
國家發改委在《通知》中強調,加強天然氣輸配價格監管是降低用氣企業成本、促進天然氣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措施。按照《通知》要求,各級價格主管部門要盡快落實相關要求,降低過高的省內管道運輸價格和配氣價格,取消不合理收費,減輕用氣企業負擔。有關落實情況、取得的成效及問題建議,在2016年12月30日前報國家發改委價格司。
如果政策都能落到實處,將能夠有效緩解當前天然氣市場面臨的價格瓶頸問題,但這些政策是否能夠實施到位還有待觀察,需要相關政府主管部門加大監督力度。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