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煤炭、石油價格大幅下行,較貴的天然氣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普及速度。因此,未來天然氣的滲透速度主要取決于替代能源價格,以及天然氣體制的改革力度。鞏固已有市場,爭奪可能的市場,拓展其他利潤來源,將是城市燃氣運營商必須面對和考慮的大問題。
據悉,《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經過多輪修改后或將在年底出臺。雖然改革沒有最終落地,但基本改革方向已明確,包括放開競爭性業務和競爭性環節價格,政府監管輸配氣價格,居民部門和非居民部門價格并軌。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以及》及《2016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中提出放開石油勘查、開采、進口、加工準入,目標是“十三五”實現政府只監管自然壟斷的管網輸配氣價格,氣源和銷售價格兩頭放開。目前研討中的重要事項還有管網獨立,包括管網獨立的力度和步驟、是否組建管網公司、管網公司以何種方式組建、如何在管網節點體現競爭等。
管網獨立將對下游的城市燃氣運營商經營和利潤造成影響。中長期而言,管網獨立對下游企業來說利好。實現管網獨立,上下游之間就可自由協商,直接簽訂購銷合同,有助于下游企業控制成本,提高利潤。此外,上、下游的放開也為城市燃氣運營商提供了業務拓展的機會,企業業務可以向上、下游延伸,實現多元化經營,如參與天然氣的開發和發電、發展分布式能源、開拓海外市場等。
天然氣價格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對城市燃氣運營商和天然氣使用企業整體來說也是利好。天然氣相對煤炭、燃料油等替代能源,價格優勢不明顯。價格改革有助于整體提高天然氣的價格優勢,從而提高天然氣需求,擴大城市燃氣運營商的業務和利潤。對于居民部門來說,同非居民部門的價格并軌短期內應該無法完全實現,階梯氣價去年在全國基本上完成推廣,可以預見將持續一段時間。短期看,偏低的居民部門氣價會對城市燃氣運營商的經營和利潤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比如,終端輸配氣價格存在著層層加價的現象。有關資料表明,在浙江省的工業天然氣銷售價格成本中,氣源成本占39%,國網和省網的管輸費用占30.20%,城市配氣費用則占了30.79%。今年,浙江宣布下調管道輸配價格,湖北物價局罰款處罰5家燃氣公司的價格壟斷行為。種種跡象顯示,價差過多。當然,多少具體要看各運營商的管道成本和當地天然氣實際狀況。未來放開下游競爭性環節,市場競爭得到加強后,銷售價差自然會降至合理水平。
浙江今年要求城市天然氣運營商壓縮價差20%,從目前來看,價差壓縮會是今后的趨勢,由于價差中很大一部分來自于管輸成本,而之前管輸成本一直不透明,存在可操作空間。“管中間,放兩邊”改革后,政府監督和市場競爭強度的提高都會加大價差下行壓力。壓縮價差,最大阻力來自天然氣運營商和其利益關聯集團。
2014年全國氣化率為35%,過去每年增加2%至3%,預計未來滲透速度會加快。在倡導清潔低碳的大背景下,天然氣是替代煤炭的重要方面。此外,國內天然氣普及也是將來能源發展的基本趨勢。這兩年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煤炭、石油價格大幅下行,比較貴的天然氣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普及速度。因此,未來天然氣的滲透速度主要還取決于替代能源的價格,以及天然氣體制的改革力度。
城市管道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燃氣企業也會盡可能利用這一性質獲取利潤。接駁費(初裝費)也存在著監管不足的問題,接駁費主要體現的是城市燃氣供應工程中的固定費用,是燃氣供應商收回固定成本的一大手段,也是其收入構成中的重要一部分。在氣化率不高的情況下,管網成本對燃氣公司來說是個重大負擔,此時取消接駁費顯然不太可能也不合適。取消后企業無法籌措大量的建設資金,也讓城市管道燃氣企業喪失可持續發展能力。但在城市管道燃氣發育成熟、燃氣基本普及后,對燃氣公司而言,基礎建設投資高峰期已過去,成本優勢開始凸顯,公司也擁有了一定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這時取消接駁費的時機就比較成熟了。需要說明的是,取消接駁費仍需合理的定價機制配合,以保障燃氣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因此取消接駁費的時間取決于燃氣普及和價格機制調整的速度。
2001年國家計委、財政部聯合發布的585號文件中提到,要取消與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重復收取的水、電、氣、熱、道路及其他名目的專項配套費。除了少數省市,目前多數省市接駁費收取水平依舊是企業和政府談判博弈的結果。防止燃氣公司利用行業壟斷性質獲得壟斷利潤,政府需要做的是制定相應的法規,對接駁費的收取與定價做出明確規定。
加強成本審計顯然很重要。政府目前正在對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管理辦法進一步征求意見,依據發改委今年6月對成本監審問題的回答,天然氣成本審計會從健全成本審計的制度設計、制定成本監審辦法、督促指導地方制定新的成本監審目錄、組織監審工作組定期監審每個會計年度的運營成本這四個方面展開。當然問題還是現實中操作是否到位,雖然懷疑的人很多,但總是一個好的開始。
天然氣體制改革落實后,預計上游項目準入會逐漸放開。LNG進口權限、煤制氣、煤層氣等項目都將成為城市燃氣運營商擴大經營的可能方向。但不論規模還是儲運能力,或技術和人才,國有石油公司都具有很強的先發優勢。對想要涉足這些領域的城市燃氣運營商來說,如何克服和縮小同三大石油公司之間的差距將是最大挑戰。
城市燃氣供應得益于政府優惠和天然氣使用的擴張,一直是一個相當穩定的盈利行業。一旦下游市場放開競爭后,大量社會資本的參與也會沖擊城市燃氣運營商的經營。如何鞏固已有客戶市場,爭奪可能的客戶市場,拓展其他利潤來源都將是城市燃氣運營商必須面對和考慮的大問題。 來源: 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