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今年以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發酵。作為此輪去產能的主戰場,經濟低迷徘徊的煤省山西在打好這場硬仗的同時,不斷發力能源領域,助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六月底,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縣蔣村鄉的九龍灣工業園區(砂村)至蔣村工業園區天然氣支線,正式完成供氣施工。這條全長6.5公里的支線,覆蓋了下游20多戶法蘭鍛造企業“煤改氣”工程,為低谷中的定襄鍛造產業帶來了生機,也為周邊大氣環境的改善增添了一抹亮色。
定襄“煤改氣”工程始于2011年6月,如今率先完成改造的72家企業已經嘗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勞動力成本降低、爐窯修理費縮減、產品質量提升、生產效率提高。更重要的是,從煤到氣,改變的不僅僅只是燃燒方式。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定襄法蘭產業卻 “風景這邊獨好”,不少企業都處于滿負荷生產運行狀態。這背后,恰恰是山西省國新能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新能源”)這個“氣化山西”主力軍釋放轉型能量、積極推行該省能源結構優化的一個縮影。
“煤改氣”箭在弦上
山西天寶集團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天寶公司”)是定襄最大的工業用戶,天然氣年用氣量500萬立方米以上,而曾經的燃氣煤加熱爐支撐起了全廠的工業生產。“由于歷史原因,縣里的法蘭企業多少年來都是使用這種爐子進行生產。不僅燃料成本大,而且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煙塵、氮氧化合物,造成了大氣污染。”定襄縣縣長劉亮告訴記者。
定襄素有“中國鍛造之鄉”、“世界鍛造之都”的美譽,擁有鍛造企業324余戶,年生產能力100萬噸,是亞洲最大的鍛造產業基地和國內最大的法蘭出口創匯基地,法蘭出口量約占全國出口總量的75%左右。受經濟下行壓力和市場持續波動的影響,企業面臨降成本、增效益的考驗,加之環保問題越來越成為企業的一道緊箍咒,“煤改氣”的迫切意義不言而喻。
2010年7月,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氣化山西”戰略,該省的能源變革正式拉開帷幕。定襄境內唯一授權經營燃氣的國新能源旗下的定襄天然氣公司,積極推進城鎮燃氣管網建設,并采取多種形式進行“煤改氣”宣傳發動工作,重點針對全縣規模以上的法蘭鍛造企業加快“煤改氣”轉型步伐,努力開拓用氣市場。
小“改動” 大變化
就這樣,定襄天然氣公司立足忻州地區區位產業優勢,積極推進縣域法蘭企業轉型升級,為處于嚴寒中的定襄經濟增添新動力。
受益最多的要數實現了 “煤改氣”的法蘭企業。天寶公司辦公室主任趙延軍說,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公司的業務從國內逐漸向國外轉移,鍛坯全部采用天然氣加熱后,產品質量明顯提升,經營效益也穩中有增,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加快。使用天然氣三年有余的定襄新世紀機械有限公司也嘗到了勞動力成本降低、爐窯修理費縮減、產品質量提升、生產效率提高等諸多甜頭,企業實現滿負荷生產,產品憑借質量優勢出口遠銷至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定襄天然氣公司總經理鐘鴻宇表示,在全縣推廣鍛造企業使用天然氣,不僅可以有效降低企業加熱成本,節約勞動力,而且其加熱質量完全能夠滿足工藝要求,產品質量穩定性也顯著提高。
政府搭臺 企業唱戲
據測算,五年來,定襄鍛造企業生產使用天然氣總量由50萬立方米上升到2258萬立方米,采用天然氣鍛造加熱爐210臺,年節約原煤60萬噸左右,減排二氧化硫11520噸,減排煙塵47000噸,減少固廢物爐渣15萬噸。由此可見,定襄鍛造實施“煤改氣”,不僅可有效助推企業轉型跨越發展,而且對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和區域投資環境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在推進定襄鍛造企業“煤改氣”的進程中,定襄縣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天然氣推廣使用工作的實施意見》、《2012年大氣環境質量綜合整治實施方案的通知》和《關于加快工業爐窯煤改氣(天然氣、煤層氣)工作的指導意見》。2016年4月,定襄縣政府在《定襄縣2016年度經濟工作目標責任分解方案》中明確指出,“縣環保局牽頭負責加快天然氣的推廣應用,凡是天然氣管道覆蓋的區域都要實施天然氣替代燃煤加熱爐”。5月17日,定襄縣政府召開2016年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明確到2016年底全部關停燃煤加熱爐窯。為強化示范引領作用,定襄縣政府還通過多種渠道為“煤改氣”企業爭取環保專項扶持資金,使該項工作順利推進。
據悉,定襄縣政府還將出臺實施鍛造企業改用天然氣系列利好政策。按照2015年該縣72萬噸實際產能,每噸消耗天然氣90立方米計算,如全部鍛造企業改為使用天然氣,用氣量將超過6300萬立方米。隨著經濟形勢逐步好轉,在鍛造企業滿負荷運轉前提下,年產能將超過160萬噸,年用氣量將達到14000萬立方米,市場潛力巨大。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