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區塊油氣處理廠一角。楊國華 攝
這幾天,安岳縣天然氣產業辦的干部職工非常高興:高磨區塊處理廠(脫硫廠)項目正在進行數據試采,計劃今年9月完成總體建設方案,10月上報中石油總公司并經批準后,有望2017年上半年進入正式啟動階段……
依托資源,培育產業,集群發展。近年來,安岳縣高度重視轄區天然氣資源的開發利用工作,積極配合天然氣開發企業加快勘探開發,加快培育天然氣產業,使其加快成為引領縣域工業經濟發展的一大支柱產業。
加快產業開發
中石油已累計在安岳建成120口生產井
巍然屹立的油氣井架隨處可見,上千名統一著裝的石油工人穿梭其中,揮汗如雨地奮戰在“安岳氣田”多個油氣鉆探井點……這是5月4日上午,記者在該縣團結、兩板橋、鴛大、龍臺等地采訪蜀南氣礦油氣開采項目推進情況時所見。
走進位于通賢鎮八里村境內的安岳區塊油氣處理廠項目現場,一派產銷兩旺的喜人景象。在該廠的生產區內,集氣裝置、分子篩脫水裝置、凝析油處理裝置,以及罐區及裝車設施、空氮站、燃料氣系統等配套的輔助生產設施和給排水、消防、供電等公用工程一應俱全,100余名生產工人正忙碌在油氣處理各條生產線上……“自2013年9月試運行以來,產銷形勢良好,實現24小時全天候生產。”現場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個項目是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的一個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主要擔負蜀南氣礦安岳須家河氣藏各個集氣站集輸出的天然氣,經脫水、脫烴處理后進入北內環再輸往下游天然氣市場,目前日處理天然氣約100萬立方米,日生產液化石油氣100噸左右。同時,該廠還是目前西南地區同類項目處理量最大的加工廠,也是全國同類項目技術含量最高的加工廠。
據悉,截至目前,中石油累計在安岳轄區內鉆探氣井240口,涉及58個鄉鎮,建成生產井120口,日產氣280萬立方米、產油260噸左右;建成9個集輸站,建管線95條,總長約557公里。隨著轄區天然氣產業的加快開發和利用,將進一步加快安岳城鎮化和“氣化安岳”進程。
推進資源利用
58個鄉鎮約50萬人用上“安岳氣田”天然氣
“燒天然氣清潔環保,不僅用起來方便,還特別省錢。”5月3日上午,家住安岳縣長河源鎮建設社區的陳勇高興地說。
陳勇講述,以前,他家里做飯的燃料主要以蜂窩煤為主,不清潔衛生;后來使用罐裝液化氣,但每月需要數十元錢的燃料費。目前,他家的生活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一根天然氣管道鋪進了家里,天然氣取代了蜂窩煤和罐裝液化氣,且每月的燃料費僅30元左右。“天然氣這一極具價格優勢、安全優勢的新能源為我們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該社區支書黃世兵欣喜地說,短短幾年,建設社區的天然氣用戶從當初的100多戶增加到目前的900多戶,既解決了過去使用罐裝液化氣或沼氣常出現的氣壓不足現象,又消除了以往因為燒火而引發的火災等安全隱患,還提升了廣大群眾的生活質量。
隨著天然氣資源的加快勘探和利用,讓部分場鎮居民陸續享受到“安岳氣田”天然氣的開采成果同時,也同樣惠及了轄區部分集居區農民。楊雪梅就是受益者之一。
楊雪梅家住安岳縣興隆鎮小東村新村聚居點,是全縣最早的新村聚居點之一。自從搬到新村集中居住后,楊雪梅就一直盼望著不再燒柴禾。如今,愿望變成現實:她家如愿以償地用上了天然氣,氣壓足、速度快,煮飯、炒菜、燒開水都不成問題。“燒天然氣就是安逸,灶屋(廚房)干凈多了,還不用到處找柴禾。”楊雪梅感觸地說,“以前做夢也沒有想到的事情,現在竟然在我們農村實現了。”
據了解,安岳縣已有58個鄉鎮約50萬人用上了“安岳氣田”天然氣。目前,全縣69個鄉鎮中,通氣鄉鎮已達58個、涉及約50萬人,余下11個鄉鎮力爭2016年底全面完成,“氣化安岳”目標將加速實現。
瞄準發展目標
加速構建西部清潔能源基地
自2009年大面積大規模開展油氣勘探開發以來,現已基本探明轄區天然氣資源分布儲量情況:埋藏深度2000米左右的“須家河”氣藏,已探明并公布凝析氣總計地質儲量約2171億立方米;埋藏深度4500米左右的“龍王廟”組氣藏,探明地質儲量達4403.85億立方米,技術可采儲量3054億立方米,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古老、單體規模最大的特大型海相碳酸鹽巖整裝氣藏;埋藏深度5000至6000米的高石梯構造“震旦系”氣藏,探明面積約195平方公里,預計儲量在2000億立方米以上……
貯藏豐富的天然氣資源,使“安岳氣田”成為全國大型氣田之一,也是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下屬的蜀南氣礦在蜀南礦區第一個探明儲量超千億立方米的大型整裝氣田。同時,安岳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成渝經濟區腹心,在新的經濟常態和獨有的區位條件下,該縣對如何把自身資源、區位優勢轉變為競爭、發展優勢,實現天然氣產業更有活力、更有質量、更有后勁的發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圍繞發展低碳生態、市域空間集約發展、城鄉統籌因地制宜、城市特色山水交融等方面示范先行這一發展目標,突出天然氣資源優勢,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資源就地轉化為主線,以市場為導向,以提升效益和稅收為目標,以資源集約利用為原則,突出“資源互補,錯位發展;產業配套,集群發展;合理布局,擇優發展;科技興業,高端發展;節能降耗,綠色發展”五個重點,加速構建西部清潔能源基地,確保在“十三五”末,全縣天然氣稅收達到6-8億元/年,天然氣處理量達到1210萬立方米/天,讓天然氣這一支柱產業進一步引領縣域工業經濟持續加快發展,惠及更多群眾的生活。對此,該縣對未來天然氣發展有著明晰的思路。
——擬與中國華電集團對接燃機發電項目,力爭企業在安岳建發電廠,進一步發揮天然氣資源作用。
——已引進散蒸汽發電項目在安岳落戶,充分做好放空廢氣的綜合利用,既凈化空氣,又提高財政貢獻率。
——西南油氣田公司與蜀南氣礦正緊鑼密鼓推進處理廠至縣城輸氣主管線項目方案工作,該項目將保障全縣人民生產、生活正常用氣。
——與四川能投分布式能源公司對接分布式能源項目落戶工業園區,將清潔生產進一步運用于園區發展,讓工業園區生產更加清潔。
——擬與深圳萬潤能源簽訂投資協議,推動建LVG加工廠、汽車改裝廠等項目落地,進一步利用安岳天然氣資源…… 來源:資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