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將是煤炭減量,天然氣、核能、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的五年。特別是目前天然氣存在嚴重供給不足的問題,這說明天然氣建設應當成為“十三五”的一個增長點,一個投資熱點。
能源供給側的改革將促進天然氣的快速發展。“十三五”期間,環境、資源、節能減排的首要任務,工業化治理霧霾的力度加大,是天然氣行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利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代替燃煤,實現替代性的增長,是“十三五”能源轉換的著力點。天然氣替代燃煤的過程中將得到快速發展。
由于受各種阻礙天然氣應用的因素影響,天然氣消費從2014年起進入低增長。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天然氣產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天然氣全年表觀消費量為191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7%,創近10年新低。
不過,相比2015年,對2020年和2030年的預測都是大幅增長。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2020年國內天然氣消費量為2900億立方米,“十三 五”期間年均增長7.5%。2030年達到4800億立方米,2020年到2030年間年均增長5.2%,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升至12%。
目前天然氣消費量已經有回暖的跡象。國家發改委公布的運行快報數據顯示,2016年1月份天然氣進口量76億立方米,增長22.6%,天然氣消費量223億立方米,大幅增長17.6%。
提高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有很多有利條件,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市場化改革的進程較慢,壟斷導致了勘探、開發嚴重滯后;天然氣干管管網系統不完善,沒有實現互聯互通;城市燃氣應急儲氣設施建設與能力不足存在供氣安全風險等。
國內天然氣消費前景依然存在不確定性,最大的不確定性是經濟結構調整引起的增長不確定,中國經濟增速的降低造成能源消費增速下滑,天然氣也可能受到影響。中國能源要改革,中國能源要發展,重要的是還能源以商品屬性,讓市場經濟、市場規則在配置資源中起決定性作用,如果這兩條做不到,中國的天然氣很難 發展。 來源:搜狐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