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2016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新奧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玉鎖的提案中建議我國政府充分利用此次低油價和LNG(液化天然氣)市場供需相對寬松的大好環境,下定決心籌建東北亞天然氣交易中心,形成可以反映本地區天然氣供需水平的天然氣價格指數,改變本地區企業在國際天然氣市場博弈中的被動地位,提高話語權,形成有國際影響力的天然氣“亞洲價格”。
他認為上海已經具備籌建東北亞天然氣交易中心的天然條件和硬件基礎設施。
從歐美天然氣發展歷史來看,世界上主要的天然氣定價中心及基準價格大都是在資源較為豐富和交通運輸便利的區域中發展起來。比如美國亨利港連接了美國16個州的州內以及洲際的天然氣管道系統,貫穿整個美國東海岸、墨西哥灣以及中西部地區。
相比之下,上海具備類似優勢。一是上海處于東南亞、中亞和東北亞的地理中心,航運可輻射到中東、東南亞、東北亞以及未來的北美四大天然氣交易市場;二來上海距離日、韓、中國臺灣地區距離都相對較近,在LNG轉口貿易上相對具有優勢;三是上海還擁有成熟的天然氣城市管網,并連接西氣東輸、川氣東送等天然氣主干管道。
另外,在接收站方面,上海及周邊擁有7座LNG接收站,接收能力總計約2000萬噸/年,約占全國總接收能力25%。綜合來看,氣源豐富、輸運便捷、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完備的硬件設施是上海成為東北亞天然氣交易中心的基礎。
一直以來,為消除天然氣“亞洲溢價”問題,日本、韓國、新加坡都在競相建設天然氣交易中心,因為誰取得先機,誰就在爭奪亞洲地區定價權上搶得了“先手”,獲得了“主導權”。王玉鎖認為,相比日韓,中國更加具備構建東北亞天然氣交易中心獨有的優勢和條件。
戰略上,我國可以首先聯合臺灣地區、韓國成立天然氣互聯互濟建設基金,投資建設“設施共享和LNG跨區轉售”來強化區域間聯通與貿易,實現中國、韓國、臺灣地區天然氣市場一體化,可以預見,未來日本也只能參與進來。
這樣的話,中國從俄羅斯、中亞等地區進口的管道氣可以在中國沿海通過“管道氣/LNG互換”轉售至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等地。
空間布局上,建立與“一帶一路”戰略相呼應的多元化、多層次交易市場體系,形成東北亞天然氣交易中心(上海)、歐亞天然氣交易中心(里海/新疆)等區域關聯市場,以及場外現貨(OTC)、區域現貨和城市零售市場相互支撐、相互聯通的交易架構,通過價格發現和風險對沖功能充分發揮各地區資源優勢,維護本地區各國利益,提升域內天然氣供給安全。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