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市昌平區的中石油北京數據中心,支撐著中石油遍布全世界的業務運營,不僅能耗巨大,同時產生大量溫室氣體排放。現在,數據中心建立了一座16.7兆瓦的電、熱、冷三聯供系統,可以使能耗降到最低,同時可將富余的電力并入電網。日前,在上海舉行的“開啟分布式能源的未來”戰略峰會上,中石油北京數據中心負責人與各行業的150多名代表介紹了采用分布式能源取得的成功經驗;同時,與會代表呼吁建立清潔能源交流與合作的生態系統,共同推進“小而美”的分布式能源發展。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以天然氣為燃料,通過冷、熱、電三聯供方式實現能源的綜合利用。與傳統集中式供能方式相比,這種小型能源站減少了能源輸送過程中的損耗,實現了多種能源綜合利用,具有能效高、清潔環保、安全性和經濟效益好等優點。2011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住建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指導意見,提出2020年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裝機規模達到5000萬千瓦,占全國總裝機容量的近3%,天然氣發電裝機容量的一半。截至2014年底,我國已建和在建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的裝機容量達380萬千瓦。
在此次峰會上,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分布式能源專業委員會和通用電氣公司發布的報告指出:由于未來充足的天然氣供應量,城鎮化高速發展和大氣污染治理壓力下對清潔能源的需求,以及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政府提出的2020年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裝機量目標是合理并有前瞻性的。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分布式能源專委會主任徐曉東說:“分布式能源在國家能源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作用不可低估。作為集中式供能系統的有益補充,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在各類工業設施、商業綜合體和數據中心應用前景廣闊,其先進的管理體系和高效、靈活、安全、可靠的供能模式,將促進節能減排和能效經濟的發展。現在正是分布式能源發展的利好時代,應抓住機遇實現跨越。”
同時,業界代表對分布式能源發展面臨的挑戰也并不諱言,指出短期內較高的天然氣價格、項目運營成本、電網接入機制、管理部門的認識程度等,使這個產業尚未發揮應有的作用。報告提出,應允許不同模式的分布式能源項目發展,加快示范項目建設,逐步建立行業標準規范;發揮技術、本土化和成本優勢;借助互聯網+、智能電網等新興技術的發展,構建能源互聯體系,開啟中國能源的未來。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