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5年,進一步深化天然氣價格改革的呼聲高漲,有人甚至提出徹底放開天然氣價格管制,一步到位完成天然氣價格的市場化改革。
對于推動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而言,天然氣無疑是最具現實意義的抓手。從國內情況來看,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涉及面廣、影響大,應堅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明確提出的“必須積極穩妥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結合國際經驗考量,美國、英國等從嚴格管制到市場化的改革歷程表明,我國的天然氣價格改革同樣需科學設計、掌握節奏,并做好長期艱苦“作戰”的準備。
國際共識已成
需要澄清的是,天然氣市場化改革的目的,是通過市場競爭機制實現天然氣資源的優化配置,而天然氣價格市場化,只是天然氣市場化改革歷程中的一個階段性目標。分析國際經驗可以發現,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有其內在規律。首先,必須的前提是市場主體的自主、逐利和多元。其次,還必須遵循相關規則,包括反價格歧視、價格透明和管制自然壟斷等。其具體規律如下:
從時間維度分析,世界各國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歷程都在十幾年。美國在對天然氣價格管制40余年后,直到1978年,才通過《天然氣政策法》,明確啟動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而基本完成這一改革,通過氣-氣競爭形成天然氣的市場價格則是十幾年后。歐洲的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更為復雜,歷時十幾年至今,仍處在進行中。
從監管模式上看,美歐都選擇了“管制中間、放開兩端”的市場監管模式。上游天然氣供應(生產或進口)和下游天然氣銷售完全放開,盡量形成充分競爭的局面,而中間的管輸環節,不管是管輸能力的利用還是管輸服務價格,都處于政府嚴格監管之下。
從推進節奏上看,改革步驟都遵循了相同的“先后準則”。比如,先增量后存量、先結構后價格等。同時,西方國家都是法制國家,一般是先通過法案,確定規則,然后推行改革,這樣保證了秩序的穩定。
從市場手段上看,天然氣交易中心在天然氣價格市場化中都起到了基礎性作用。通過天然氣交易中心發現價格,形成市場基準價格,各區域、各環節的市場價格才有參照,才能讓市場有序運轉。
中國路徑難題
借鑒國際經驗,觀察我國國情會發現,通過徹底放開天然氣價格、一步到位實現價格市場化的條件并不具備。在放開天然氣價格,實現天然氣價格市場化之前,必須思考和解決如下問題:
首先,需明確保供是不是國有企業的應有責任。天然氣價格市場化的前提是市場主體的自主和逐利,在市場經濟中天然氣供應企業需根據經濟效益決定是否供應天然氣、供應多少天然氣。如果為了保供而不計代價,無疑是在破壞市場機制的有效發揮,導致價格引導市場資源優化配置機制失靈。保證市場供應的穩定是政府的責任,需要通過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保供體制和機制,如戰略儲備來實現。
其次,如何形成天然氣市場供應競爭所需的主體多元化格局。目前天然氣供應主體很多,但產業集中度高,主要是三大國有石油公司,尤其是中國石油(601857,股吧)公司的天然氣供應量占70%。中國石油在天然氣市場中處于支配地位,天然氣供應的有效競爭無法實現,天然氣價格市場化后,必將面臨壟斷指責的法律和社會壓力。政府應在形成天然氣市場供應主體多元化、重塑天然氣供應市場結構、實現均衡有效的競爭上發揮政策引導作用。
再次,如何消除地方政府對天然氣供需的不當干預。在履行環境保護責任的巨大壓力下,各級地方政府利用行政命令,強力干預地方的天然氣供應和需求:一方面對天然氣供應企業提出天然氣供應數量的要求;另一方面,明確提出不同用戶的天然氣供應價格。很顯然,,在地方政府面前企業是絕對的弱勢,地方政府在天然氣資源配置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無法按經濟規律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為此,地方政府必須學會采取以政策引導、通過市場機制而不是直接行政干預實現政策目標。
第四,如何進一步理順天然氣價格秩序。目前在省級門站環節,村子居民用氣價格和非居民用氣價格、存量氣價格和增量氣價格等多種價格體系。要實現價格并軌、消除價格歧視,就需要對于屬于自然壟斷環節的省際管網、省內管網的管輸服務如何定價,城市燃氣的配送和銷售分離定價,儲氣服務定價等問題,在價格市場化前給予解決。
第五,天然氣交易中心何時能夠成立并發揮真正的作用。在國家有關部門和相關機構、企業的共同參與下,我國的天然氣交易中心正在加緊籌建之中,尚需時日。天然氣交易中心成立后,能否正常運轉,有效發揮公平價格發現的作用,還需要各方面付出的努力。
第六,如何建立天然氣行業的監管體系。解決以上這些問題都涉及到國有企業改革、天然氣行業改革、政府行政改革等多方進程,可謂異常艱難、異常繁重,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而這些改革進程能否順利推進,都會直接影響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能否實現——通過市場競爭優化配置天然氣資源。
因此,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絕不是,也絕不能簡單的放開天然氣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