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 本報見習記者 孫業文
近日,市民孫女士反映,運署街1號的兩棟宿舍樓一直沒有安裝燃氣管道,樓上的居民大多使用煤氣罐做飯。樓上居住的大都是老人和小孩,許多人已經搬不動煤氣罐,給居民生活上造成了許多不便。
住戶大多上年紀 還得扛煤氣罐上樓
“從1998年我們就在這住了,那個時候就沒有燃氣管道,到現在算算已經16年了。”孫女士稱,兩棟樓以前是保險公司的宿舍樓,后來都被個人購買了,現在大約居住著130多戶人家,從1998年到2014年16年間一直沒有安裝燃氣管道,居民都是使用煤氣罐做飯。
“2008年起我們就多次向居委會、市政和燃氣公司反映情況,但是他們基本上都說不符合建設管道條件。”孫女士說,2008年之前,這一片的大多數居民樓都沒有安裝燃氣管道,那時他們也不是很在意,但2008年之后,隨著煤氣管道開始慢慢走進老社區,他們這一片的樓房逐漸都安裝了燃氣管道,周邊就剩他們這兩棟樓沒有安裝了。
“前段時間我們還看到施工人員在離我們不遠的按察司街和青龍橋附近鋪設管道,眼看就到家門了,可是到了我們這卻不施工了。”孫女士稱,當時以為這次終于可以鋪上燃氣管道了,再也不用扛煤氣罐上下樓了,但是當得知他們這兩棟樓沒在規劃之內時,心情非常失落。
正做著團圓飯呢 煤氣灶突然熄火了
“有時候正做著飯就沒氣了,讓人很上火。”居民蘇女士稱,今年中秋節,兒子帶著媳婦和孫子來過節,她原本想給全家做一頓團圓飯,可是飯剛做到一半,煤氣罐就沒氣了,她趕緊給送氣的人打電話。可是等了兩個多小時氣還沒有送過來,這時已經快到晚上8點了,孫子直喊餓,無奈之下,一家人到飯店匆匆吃了一頓飯了事。“中秋節是團圓的日子,本想做一桌子好菜,讓大家快快樂樂地過個中秋,可是這煤氣罐搞得一家人心情都不好。”蘇女士說。
居民說,現在許多送氣的都不愿意往這兒送氣,一方面是煤氣站離他們這比較遠,最近的離這兒也要十幾里地,人家嫌遠;另一方面把一罐氣送過來,除去油費,還要耗費不少時間,人家嫌掙的錢少,所以他們主要是自己去灌氣。
“現在煤氣站也越來越少,而且交費也挺麻煩。”李先生說,為了一罐氣,他自己要去離這里最近的黃臺或東外環煤氣站灌氣。他說,由于現在大多使用燃氣管道,煤氣站也就越來越少,以前在附近就有煤氣站,現在是越來越遠了。灌氣也沒有統一的收費管理,交費也非常不方便。
每家兩三個氣罐 火災隱患讓人憂心
“現在每家一般有三個煤氣罐,樓上放一個,地下室放兩個,最害怕的就是發生火災。”居民張女士稱,前幾天三樓發生了火災,幸虧發現得早,被及時撲滅了。“現在兩棟樓共住了130戶人家,每家都要有2-3個煤氣罐,一旦發生火災,這300多個煤氣罐在樓上,后果真是不堪設想。”
“我們這都是老房子,屋子里的東西比較多,煤氣罐雖然在廚房里,但是安全隱患還是很大。”孫女士說,每次更換煤氣罐,都要裝卸煤氣閥,時間久了,煤氣閥就容易松動,很容易造成煤氣泄漏,隨著天氣轉冷,屋里的門窗關得都緊,通風效果不好,容易發生煤氣中毒。
“除了火災隱患外,現在往上搬運煤氣罐也是個大問題。”居民王女士說,過去大家年輕,煤氣罐還能扛得動,現在自己都60多歲的人了,搬運煤氣罐越來越吃力,有一次她就不小心扭傷了腳,差點連人帶罐一起滾了下去。“樓上現在80多歲的老人有好多,他們的煤氣罐一般是靠鄰居幫著扛,但是隨著自己的年齡越來越大,也是力不從心了。”王女士說。
“我們灌一罐煤氣是110元,頂多用一個月,要是安上燃氣管道,使用天然氣,一個月至少要省50多塊錢。”孫女士說,使用煤氣罐不僅氣味大、使用時間短,而且費用比天然氣也高很多。
港華燃氣: 管道路徑圖 已設計好, 正在申請報批
按察司街居委會的李先生稱,居委會主要是針對沒有物業和管理單位的開放式小區,由他們匯總居民的意見和收集相關的材料,然后同相關單位進行協調。運署街1號兩棟樓屬于保險公司宿舍樓,住的大多是保險公司的職工,由于是單位宿舍,有管理單位,所以燃氣管道的事應該由保險公司出面協調,但他們也把相關的情況報給了港華燃氣公司。
濟南市人民財產保險公司的徐先生表示,公司非常關心居民沒有燃氣的問題,看到他們搬著煤氣罐上上下下,心里也不是滋味,他們正在找相關的部門積極進行協調,希望早日解決居民的燃“氣”之急。
港華燃氣相關工作人員稱,原先曾設計從按察司街鋪設管道,但是由于按察司街鋪設燃氣管道的位置都已經填滿,不得不重新設計方案。雖然難度比較大,但是燃氣公司為了讓居民盡快用上燃氣,正設計從運署街東面的黑虎泉北路引一條燃氣管道,管道路徑圖已經設計好,并已經向相關部門報批。(來源: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