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加氣站設備銷售并不樂觀,雖然部分民營企業仍然有較高的積極性,但國企建站步伐已明顯放緩
◆導報記者 曹鳳芹 濟南報道
過去13年中,中國的天然氣用量增長近6倍,達1680億立方米,中國已成為居美國和俄羅斯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天然氣消費國。未來,中國天然氣用量有望進一步增長。國際能源署(IEA)預測,到2019年,中國電力、工業和交通部門將推動中國的天然氣需求量增至3150億立方米。“中國的天然氣需求有潛力實現比目前更快的增長,然而,在其前進的路上還有很多障礙,我們對中國的天然氣前景不那么看好。”IEA天然氣高級研究員安妮索菲·科爾博表示。
卓創資訊分析師王曉坤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受漲價、基建不足等方面的抑制,“預計天然氣消費擴張步伐將有所放緩。”
經濟性越來越差
和成品油價格不斷走低相比,天然氣價格“漲聲一片”。根據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出的通知,自9月1日起調整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氣門站價格,每立方米提高0.4元。這是時隔一年后,國家發改委再次上調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
天然氣漲價已經實現了落地。5日,濟南市物價局下發通知,調整非居民用管道天然氣和車用天然氣銷售價格。其中,車用天然氣價格每立方米上漲0.33元,由原來的4.71元調整為5.04元,于9月5日開始執行。
導報記者12日在黃崗加氣站看到,天然氣的價格標注顯示為5.04元。正在給出租車加氣的司機趙師傅告訴導報記者,天然氣價格增加的成本對于出租車司機來說實在難以承受。
趙師傅給導報記者算了一筆賬:每輛車每天加氣量平均為35立方米,漲價后一天要多支出11.55元,如果把去年上漲的也算進去,每天的累計成本較2013年8月5 日之前增加26.6元,“一個月得700多元。”
對于油改氣的私家車而言,陸續上漲的氣價,使得油改氣已經沒有多大意義。
“伴隨兩者價差不斷縮減,天然氣優勢已經不再明顯。”王曉坤表示,除出租車外,LNG 客車和卡車也將遭受一定的成本沖擊。
相關CNG 加氣站設備商表示,今年以來,加氣站設備銷售并不樂觀,雖然部分民營企業仍然有較高的積極性,但是國企建站步伐已明顯放緩。
另外,2013年7月發改委發文表示,2015年年底之前,非居民用天然氣門站存量價格將上漲至與增量氣同步,明年非居民天然氣價格仍有0.48元/立方米的上漲空間。“屆時天然氣經濟性更受壓制。”王曉坤表示。
推廣受限
為減少大量燃煤造成的霧霾天氣,我國計劃提高天然氣在能耗總量中所占的比重。到2015年底將該比重從現在的4%提高到8%左右,到2020年提高到10%。
然而,生產、進口和輸送足夠多的天然氣以滿足需求,需要龐大的基礎設施網絡。
據介紹,我國天然氣絕對消費量已從2004年的341億立方米增長到2013年的1800億立方米以上,天然氣年均增速在15%以上,但天然氣應用的擴張也給物流和資本投資帶來巨大挑戰。
“供應能力、輸送基礎設施、定價標準和政策,以及推廣天然氣以取代其他燃料所需的資金,都是決定能源結構轉換速度的因素。”王曉坤表示,我國輸氣管道建設水平與消費水平不相匹配。我國儲氣庫建設尚處于初期階段,投產的儲氣庫數量少,有效工作氣量占比小,地下儲氣庫總體建設水平較低。
截至2013年底,我國已建成天然氣管道長度6.2萬千米;LNG 總接收能力達到3100萬噸/年;地下儲氣庫有效工作氣量達到30億立方米,占我國天然氣總消費量的1.8%。
咨詢機構IHS的天然氣策略師邁克爾·斯托帕德表示:“中國有很多被壓抑的需求,特別是在過去10年里,但基礎設施和供應能力一直是瓶頸。”
◆導報記者 曹鳳芹 濟南報道
過去13年中,中國的天然氣用量增長近6倍,達1680億立方米,中國已成為居美國和俄羅斯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天然氣消費國。未來,中國天然氣用量有望進一步增長。國際能源署(IEA)預測,到2019年,中國電力、工業和交通部門將推動中國的天然氣需求量增至3150億立方米。“中國的天然氣需求有潛力實現比目前更快的增長,然而,在其前進的路上還有很多障礙,我們對中國的天然氣前景不那么看好。”IEA天然氣高級研究員安妮索菲·科爾博表示。
卓創資訊分析師王曉坤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受漲價、基建不足等方面的抑制,“預計天然氣消費擴張步伐將有所放緩。”
經濟性越來越差
和成品油價格不斷走低相比,天然氣價格“漲聲一片”。根據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出的通知,自9月1日起調整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氣門站價格,每立方米提高0.4元。這是時隔一年后,國家發改委再次上調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
天然氣漲價已經實現了落地。5日,濟南市物價局下發通知,調整非居民用管道天然氣和車用天然氣銷售價格。其中,車用天然氣價格每立方米上漲0.33元,由原來的4.71元調整為5.04元,于9月5日開始執行。
導報記者12日在黃崗加氣站看到,天然氣的價格標注顯示為5.04元。正在給出租車加氣的司機趙師傅告訴導報記者,天然氣價格增加的成本對于出租車司機來說實在難以承受。
趙師傅給導報記者算了一筆賬:每輛車每天加氣量平均為35立方米,漲價后一天要多支出11.55元,如果把去年上漲的也算進去,每天的累計成本較2013年8月5 日之前增加26.6元,“一個月得700多元。”
對于油改氣的私家車而言,陸續上漲的氣價,使得油改氣已經沒有多大意義。
“伴隨兩者價差不斷縮減,天然氣優勢已經不再明顯。”王曉坤表示,除出租車外,LNG 客車和卡車也將遭受一定的成本沖擊。
相關CNG 加氣站設備商表示,今年以來,加氣站設備銷售并不樂觀,雖然部分民營企業仍然有較高的積極性,但是國企建站步伐已明顯放緩。
另外,2013年7月發改委發文表示,2015年年底之前,非居民用天然氣門站存量價格將上漲至與增量氣同步,明年非居民天然氣價格仍有0.48元/立方米的上漲空間。“屆時天然氣經濟性更受壓制。”王曉坤表示。
推廣受限
為減少大量燃煤造成的霧霾天氣,我國計劃提高天然氣在能耗總量中所占的比重。到2015年底將該比重從現在的4%提高到8%左右,到2020年提高到10%。
然而,生產、進口和輸送足夠多的天然氣以滿足需求,需要龐大的基礎設施網絡。
據介紹,我國天然氣絕對消費量已從2004年的341億立方米增長到2013年的1800億立方米以上,天然氣年均增速在15%以上,但天然氣應用的擴張也給物流和資本投資帶來巨大挑戰。
“供應能力、輸送基礎設施、定價標準和政策,以及推廣天然氣以取代其他燃料所需的資金,都是決定能源結構轉換速度的因素。”王曉坤表示,我國輸氣管道建設水平與消費水平不相匹配。我國儲氣庫建設尚處于初期階段,投產的儲氣庫數量少,有效工作氣量占比小,地下儲氣庫總體建設水平較低。
截至2013年底,我國已建成天然氣管道長度6.2萬千米;LNG 總接收能力達到3100萬噸/年;地下儲氣庫有效工作氣量達到30億立方米,占我國天然氣總消費量的1.8%。
咨詢機構IHS的天然氣策略師邁克爾·斯托帕德表示:“中國有很多被壓抑的需求,特別是在過去10年里,但基礎設施和供應能力一直是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