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儲備是指企業從自身利益出發,為滿足生產性周轉和季節性調峰需要,采取“低吸高拋”儲存氣源的一種方式。企業義務儲備是指企業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必須承擔的一部分儲氣義務。國家儲備是指由政府出資并控制的用于應對突發性事件的儲備,主要用于應對戰爭、禁運、嚴重災害等情況造成的天然氣供應短缺或天然氣供應大規模中斷。
商業儲備具有反應靈活、運作高效、貼近市場的特點,但也具有企業利益至上,忽視用戶利益的缺陷。企業義務儲備具有強制性,由企業承擔儲存成本,目前我國還沒有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
國家儲備具有公共性、政策性、可動用性和非盈利性等特點。在緊急情況下,各種儲備形式都必須接受政府宏觀調控,以滿足特定需要。天然氣儲備對于應對天然氣供應中斷、適應市場供需和價格波動、降低進口風險、保障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完善我國天然氣戰略儲備建設,應堅持政府儲備與企業儲備、資源儲備與產品儲備相結合,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加快構建具有保障國內天然氣供應、穩定天然氣市場功能的儲備體系,力爭到2020年和2030年,天然氣儲備規模分別達到140億和300億立方米,相當于30天和45天凈進口量。
我國天然氣戰略儲備制度的基本框架及其相互關系可以用金字塔形象的來說明,戰略儲備體系各環節的次序及重要性都一一體現。
首先,必須以建立高效的儲備管理體制為基礎,其次,必須建立有關能源的行業法律,尤其應細化到石油及天然氣儲備法,對儲備的主體、模式、品種、運行機制等環節做出詳細的規定,這樣才能對規范儲備體系起到指導性的作用;再次,戰略儲備儲備運行模式的確立;第四,儲備資金的籌措及儲氣價格的設計;最后,在以上環節都確立的情況下,針對具體的實施進行細節的論證,包括天然氣儲備的最優規模、天然氣儲備的形式、儲備選址、市場區位選擇等方面,這幾點是支撐天然氣戰略儲備制度建立的基本框架,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慮和反復論證,才能夠豐富天然氣戰略儲備體系的各個環節,才能夠為我國更快更好的建設能源儲備體系奠定堅實的基礎。
天然氣儲備和天然氣管網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兩個部分,在某種程度上二者可以合為一體,天然氣的存儲需要通過管道的運輸,而管道運輸的中端或終端或為天然氣的儲備庫。沒有管道網絡的鋪設,天然氣無法大量運輸到需求地區。
反之,沒有天然氣儲備庫也無法保證在任何情況下向用戶提供平穩安全的天然氣供氣。因此,天然氣儲備的發展與天然氣的管網完善程度和儲備裝置的先進程度有直接關系。
只有天然氣管網的建設不斷完善,才能促進我國的天然氣戰略儲備的不斷完善和升級。因此想實現這個目標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幾方面:
1、科學規劃管網建設布局。現今我國國內的油氣管道建設框架已經基本形成,下一步的建設重點應該放在支線和管網連絡線的建設上面,支線和聯絡線的建設可以進一步擴大管網對經濟發展的覆蓋區域,使天然氣的供需銜接更加順暢,管網建設布局也將更加合理。
2、加快輸氣管網建設向外向型轉變。油氣管網建設是為資源戰略的總目標服務的,按照我國的能源發展規劃,今后加強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是進一步的發展趨勢,目的是為了提高油氣資源自主保障能力,實現在此基礎上的平等相待、互利共贏。所以進行對外合作的過程中,要不斷體現管網的外向型特征,大力建設連接國內外的管道系統。
3、大力提高管網建設的技術水平。隨著西氣東輸等系列管線的成功建成和投入運營,證明了我國天然氣管網建設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是仍面臨較多的技術難題需要攻關,例如在進一步提高運行效率及安全性方面還需做大量工作。所以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還需要加大管網的技術裝備研發和創新力度,并以此帶動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這將成為未來管網建設的重點之一。
4、全面優化管網建設的運行環境。隨著我國天然氣管網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與管網建設和運營相關的戰略、配套政策法律等也會不斷協調和跟進,制度的優化能夠加快油氣管網配套設施建設的速度,有助于理順油氣供求關系,優化消費結構,為油氣管網的建設運營進一步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因此,應該繼續加強我國天然氣管網的建設,在支線和聯絡線方面多下功夫,實現真正的全國聯網,在管網周邊合適的位置建設天然氣戰略儲備,促進儲備的快速發展,強強聯合,為我國的能源安全提供堅不可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