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報 我國“西油東送”戰略通道的組成部分——西部原油管道,在國內率先實現4種油品常溫混輸后,取得良好經濟效益。今年一季度,這條管道比去年同期節約燃料3328.6噸標煤,降本1000萬元。這不僅使西部管道公司原油綜合能耗水平躋身國際先進行列,而且為我國管道企業在多油源時代提高管輸效益進行了有益探索。
西部原油管道(鄯善至蘭州)2007年投產后,開始輸送北疆油、塔里木油、吐哈油和哈薩克斯坦油。4種油品“排隊”依次進入管道,即順序輸送方式。這4種油凝點差異大——北疆油和吐哈油約為零上15攝氏度,哈薩克斯坦油和塔里木油約為零下12攝氏度。為了防止低溫導致原油凝管,管道在全線設置了34臺加熱爐,提高原油輸送溫度。
加熱爐帶來高能耗。2008年,西部原油管道僅燃油能耗就達到7.11萬噸標煤,占西部原油管道全部能耗的70%。和北美安橋公司進行管理對標的結果表明,在控能耗方面,西部管道公司當時只處于中下游水平。
為了降低原油管輸能耗,從2007年開始,西部管道公司開始研究西部戰略通道原油多品種混合輸送工藝。這項工藝旨在將不同凝點的油品按一定比例摻混,降低輸送油品的凝點,在保障下游煉廠原油品質需要的前提下,最終實現關閉加熱爐、常溫輸送,從而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
2013年,西部管道公司、北京油氣調控中心、蘭州石化公司等單位加快研究,突破了四混油輸送工藝的技術瓶頸,率先在我國原油長輸管道實現四種油品摻混輸送。
2013年,西部管道公司、北京油氣調控中心、玉門油田等單位加快研究,突破了混油輸送的技術瓶頸,玉門煉廠開始接收混油,西部原油管道不再進行單種油品輸送,率先在我國原油長輸管道實現全部油品摻混輸送。
本著保障安全、穩步推進的原則,2013年至2014年冬季運行中,管輸到蘭州、四川石化的混油只在最冷月份進行了加熱輸送,管輸到玉門煉廠的原油已實現常溫輸送,比往年同期減少加熱運行時間75天,節約燃氣約300萬立方米。今年,西部管道將進一步研究管輸混油物性變化規律,力爭2014年至2015年冬季實現混油常溫輸送。
混合油品的凝點約為零下10攝氏度。根據西部原油管道所經地區氣候條件和埋地深度,管道所處位置的最低氣溫超過零攝氏度,可進行常溫輸送。從此,如油田來油物性穩定,這條管道冬季運行時可不進行加劑綜合熱處理,在節能降耗、安全環保等方面意義重大。
34臺加熱爐“下崗”后,在節能降耗方面,西部原油管道的總耗能量僅相當于5年前的1/10,僅此一項年可創造經濟效益近3000萬元,并以單耗每萬噸公里30千克標煤以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另外,混輸后,可減少下游蘭州石化煉廠分儲油品的庫容占用量。摻混過程從煉廠前移到管道企業,可節省煉廠自行摻混油品時間至少24個小時。
更重要的是,近年來,隨著我國四大油氣戰略通道的加快建設,油氣貿易逐漸增多,進口原油數量越來越大、品種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適應不同原油物性,提高管輸經濟效益,成為管道企業需要深思的問題。多油品常溫混輸工藝,為企業走質量效益之路提供了一種重要選擇。”西部管道公司生產運行處副處長汪開雄說。
相關鏈接:油品管輸的幾種方式
單一油品輸送:每次只輸送一種油品,即管輸一定數量的一種油品后再輸送另一種油品。
多油品順序輸送:采用一定順序連續輸送多種油品的管道輸油工藝。順序輸送的油品主要是汽油、煤油、柴油等輕質油品類,以及液化石油氣類和重質油品類。
多種油品混合輸送:將不同凝點的油品按一定比例摻混后再輸送。這種輸送方式可有效降低高黏度、高凝點原油的黏度和凝點,根據油品物性優化輸送工藝,實現油品常溫輸送,最大限度實現節能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