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加強霧霾等大氣污染治理。會議認為,打好防治大氣污染的攻堅戰和持久戰,是改善民生的當務之急,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關鍵舉措,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任務。會議強調要推動形成全社會“同呼吸、共奮斗”、齊心協力防治大氣污染的治理格局。
自2013年9月10日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下稱《計劃》)起,2013年底至2014年初,不少省、市、自治區密集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計劃實施細則(下稱“細則”),包括上海、重慶、浙江、福建、河北、山西、寧夏等地。
從各地細則來看,天然氣將在大氣污染防治行動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別是在鍋爐改造、清潔能源汽車、優化能源結構等方面。在此影響下,未來幾年中國天然氣需求量或將大幅上漲,而能否解決供應問題則至關重要。
我國逐步調整能源結構,大力發展天然氣,天然氣消費量快速增長,未來發展空間較大。清潔能源尤其是天然氣的供應增加,以及天然氣管輸能力的增加, 有利于天然氣消費和使用。
多地出臺政策
安迅思分析師顏石向記者介紹,目前上海、重慶、浙江、福建、河北、山西、寧夏已經出臺了相關“細則”。大部分地區的“細則”遵循控制煤炭消費量,提升天然氣消費比例的原則。具體主要從燃煤鍋爐整改,淘汰或停建燃煤小鍋爐、建設分布式能源、加大供應力度、優化天然氣使用方式和發展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汽車、船舶四個方面制定。“在眾多細則中,對于燃煤鍋爐各地態度一致,均將全面整治燃煤小鍋爐,加快推進“煤改氣”、“煤改電”工程。依據國務院《計劃》要求,各地區針對自身實際情況,有計劃有步驟淘汰或停建高污染小鍋爐。而對現有鍋爐則按計劃改用以天然氣和電力為主的替代能源”,顏石說。
使用清潔能源汽車是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方向之一。從各地清潔能源汽車的政策頒布來看,天然氣汽車是主要選擇。但從各地現有細則來看,對待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汽車發展政策差異較大。
如上海、浙江、寧夏等省份,選擇通過港口集卡推廣、政府機關率先使用等措施直接帶動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汽車發展,并通過財政補貼、電價優惠等政策引導。而福建、河北、重慶等省份在細則中并未作出明確表示。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雖然政府鼓勵發展天然氣汽車,但由于‘細則’剛剛出臺,目前還沒有實際的支持政策。”
配套細則尚未出臺
作為治理霧霾的重要手段,天然氣成為治理霧霾的重頭戲。根據各地的“細則”要求,2017年中國天然氣需求量將出現大幅增長。“根據我們觀察預測,到2017年中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達3114億立方米,年均增速達16%,對外依存度達51%”,顏石說。供應是否能滿足需求是各地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規劃能否完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此,各地細則中均提出要加大天然氣供應和利用。除堅持原有天然氣利用政策外,各地依據地區現狀則提出了不同發展方向。
顏石認為,部分北方省份管網較為完善,保障天然氣供應是首要問題。河北省、山西省提出加快煤制天然氣、煤層氣等產業化發展。而像福建、浙江此類管網欠完善省份,則需注重天然氣管網建設和推廣,提高城市燃氣供應的覆蓋率。
雖然上述地區的“細則”已經出臺,但由于涉及部門較多,且剛剛頒布,所以相關部門暫未出臺具體的規劃。“治理所涉及的天然氣增長數據,以及具體的供應保障計劃其實還未確定,后續或將陸續出臺。”業內人士表示。
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是年度重點任務。健全工作協調機制,加強京津冀及其周邊地區聯防聯控,制訂出臺重點省區市能源保障方案尤為重要。做好增供外來電力、保障天然氣供應、提前供應國V油品等重大項目落地等措施,則是落實優化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和空間布局、促進重點區域空氣質量改善的重要手段。
自2013年9月10日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下稱《計劃》)起,2013年底至2014年初,不少省、市、自治區密集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計劃實施細則(下稱“細則”),包括上海、重慶、浙江、福建、河北、山西、寧夏等地。
從各地細則來看,天然氣將在大氣污染防治行動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別是在鍋爐改造、清潔能源汽車、優化能源結構等方面。在此影響下,未來幾年中國天然氣需求量或將大幅上漲,而能否解決供應問題則至關重要。
我國逐步調整能源結構,大力發展天然氣,天然氣消費量快速增長,未來發展空間較大。清潔能源尤其是天然氣的供應增加,以及天然氣管輸能力的增加, 有利于天然氣消費和使用。
多地出臺政策
安迅思分析師顏石向記者介紹,目前上海、重慶、浙江、福建、河北、山西、寧夏已經出臺了相關“細則”。大部分地區的“細則”遵循控制煤炭消費量,提升天然氣消費比例的原則。具體主要從燃煤鍋爐整改,淘汰或停建燃煤小鍋爐、建設分布式能源、加大供應力度、優化天然氣使用方式和發展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汽車、船舶四個方面制定。“在眾多細則中,對于燃煤鍋爐各地態度一致,均將全面整治燃煤小鍋爐,加快推進“煤改氣”、“煤改電”工程。依據國務院《計劃》要求,各地區針對自身實際情況,有計劃有步驟淘汰或停建高污染小鍋爐。而對現有鍋爐則按計劃改用以天然氣和電力為主的替代能源”,顏石說。
使用清潔能源汽車是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方向之一。從各地清潔能源汽車的政策頒布來看,天然氣汽車是主要選擇。但從各地現有細則來看,對待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汽車發展政策差異較大。
如上海、浙江、寧夏等省份,選擇通過港口集卡推廣、政府機關率先使用等措施直接帶動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汽車發展,并通過財政補貼、電價優惠等政策引導。而福建、河北、重慶等省份在細則中并未作出明確表示。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雖然政府鼓勵發展天然氣汽車,但由于‘細則’剛剛出臺,目前還沒有實際的支持政策。”
配套細則尚未出臺
作為治理霧霾的重要手段,天然氣成為治理霧霾的重頭戲。根據各地的“細則”要求,2017年中國天然氣需求量將出現大幅增長。“根據我們觀察預測,到2017年中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達3114億立方米,年均增速達16%,對外依存度達51%”,顏石說。供應是否能滿足需求是各地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規劃能否完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此,各地細則中均提出要加大天然氣供應和利用。除堅持原有天然氣利用政策外,各地依據地區現狀則提出了不同發展方向。
顏石認為,部分北方省份管網較為完善,保障天然氣供應是首要問題。河北省、山西省提出加快煤制天然氣、煤層氣等產業化發展。而像福建、浙江此類管網欠完善省份,則需注重天然氣管網建設和推廣,提高城市燃氣供應的覆蓋率。
雖然上述地區的“細則”已經出臺,但由于涉及部門較多,且剛剛頒布,所以相關部門暫未出臺具體的規劃。“治理所涉及的天然氣增長數據,以及具體的供應保障計劃其實還未確定,后續或將陸續出臺。”業內人士表示。
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是年度重點任務。健全工作協調機制,加強京津冀及其周邊地區聯防聯控,制訂出臺重點省區市能源保障方案尤為重要。做好增供外來電力、保障天然氣供應、提前供應國V油品等重大項目落地等措施,則是落實優化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和空間布局、促進重點區域空氣質量改善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