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吸取事故教訓,全閉環智能化監管城鎮燃氣
36萬只液化氣鋼瓶有了“身份證”
中國江蘇網訊 6月下旬,無錫市區36萬只液化氣鋼瓶有了自己的專屬“身份證”,這意味著這些“擁有姓名”的移動危險源被納入全流程動態跟蹤監管。去年“1013”小吃店燃氣爆炸事故后,無錫通過推進城鎮燃氣安全智能監管工作,實現了全市18萬用戶、36萬只液化氣鋼瓶全流程閉環監管。
嚴管源頭,
三管齊下“盯鋼瓶”
去年10月13日,無錫市錫山區一小吃店發生燃氣爆炸事故,共造成9人死亡、10人受傷。事故原因是一鋼瓶連接頭脫落,液化氣泄漏,遇電火花引起爆炸。看似偶發,但面廣量大的不合格鋼瓶,遲早會把隱患變為事故。
對此,無錫三管齊下“盯鋼瓶”。無錫市市政園林局與市場監管局通過企業管源頭,督促市區液化氣企業全面錄入鋼瓶信息,并制定年度檢驗報廢計劃、動態跟蹤管理。目前市區燃氣企業36萬只鋼瓶全部錄入系統、厘清歸屬。該市同步開展鋼瓶置換,檢驗鋼瓶24908只,報廢鋼瓶4552只。當地還規定,瓶裝燃氣供應站應當由取得燃氣經營許可證的企業設立,不再允許個體經營瓶裝燃氣,以清零“黑作坊”。
“瓶改管”也是管源頭的重要手段。經測算,即使不算安全效益,管道燃氣長期用氣成本也低于瓶裝氣。且管道燃氣承受壓力小、儲量小,有多重閥門控制,使用時更安全,發生事故時也更易控制。目前,無錫已完成改造22228戶并安裝管道燃氣泄漏報警和緊急切斷電磁閥,實現現場或遠程自動緊急切斷氣源。無錫還督促各縣(市、區)加快“瓶改管”,年內計劃完成改造2000戶。
4月20日上午,無錫市錫山區東港鎮東湖塘農貿市場5戶餐飲商戶成功通氣點火,這是錫山區“瓶改管”首批通氣的商戶。相關費用由區、鎮和業主按4:3:3比例分擔,每戶商家獲得1.68萬元的“獎補”紅包,商戶只需自行承擔7200元。錫山區計劃通過3年時間,讓全區2500余家餐飲場所基本普及管道天然氣,目前僅東港鎮就有100多戶餐飲商戶,12個住宅小區、自然村提交“瓶改管”申請。
瓶戶對應,
率先實現全過程動態管理
如今,無錫市餐飲商戶拿到的鋼瓶,瓶口都會有一條醒目顏色的拉環。目前,無錫液化石油氣儲配站全部進行顏色標識管理,全市5家液化氣公司分別采用黃、紅、藍、紫、橘黃5種顏色標識并向市場監管部門備案。顏色標識方便企業端甄別,對顏色與備案標識不一致的鋼瓶不予充裝。
鋼瓶的瓶身上還有二維碼,這是它們的專屬“身份證”,掃一掃,所屬企業、出廠編號、進站時間等信息一目了然。無錫上線了鋼瓶信息管理系統,不僅要求所有燃氣經營企業建立用戶供氣卡制度,用戶購氣時需實名登記,實現“瓶戶對應”,而且在儲備站充裝和配送環節、用戶使用環節,也要通過掃碼來登記,在全省率先實現全過程動態跟蹤管理。
目前,無錫市區企業共錄入用戶數為183534戶,約占用戶總數的96%,江陰錄入用戶數為38727戶,宜興用戶服務系統正在建設中。無錫市區已初步實現從氣瓶充裝、充裝站出入庫、供應站出入庫到客戶現場配送、定期入戶安檢的瓶裝液化氣全過程監管,解決以往鋼瓶安全責任難以落實的隱患。
智慧監控,
萬余小吃店年內全覆蓋
無錫水鄉苑社區是個安置房小區,實有人口1.7萬,小區出租房戶占1/3,外來人員多、流動性大。轄區經開公安分局華莊派出所創新實施“智聯安居”精準管理,引入無線煙感報警、燃氣泄漏智能聯網裝置等智能技防設施,實時監測出租房用火、用氣安全。一旦發生報警,由網格員上門核實、督促整改。
為把控用戶端事故風險,無錫正廣泛通過類似智能技防設施加筑安全防線。目前,全市餐飲燃氣用戶已安裝泄漏報警器萬余臺,市區10192戶餐飲燃氣用戶接入智慧燃氣監控平臺,完成率達91%,年內將實現全覆蓋。該平臺可實時監控各戶設備,一旦監管中心識別到“設備異常”,值班人員可馬上聯系相關燃氣企業搶險人員前去檢查,并通知燃氣事故處置部門控制事態、疏散人群。與此同時,相關餐飲店內響起聲光警報,店主手機也會立即收到提示。
發現隱患重及時,更重日常。錫山區率先在全市推廣燃氣安全網格化治理,明確各村(社區)至少配備2名瓶裝氣安全檢查員,以解決一些圖省事的供氣企業不按時檢查,以及部分餐飲店對查出問題視而不見的弊端。日常的檢查需要專業力量的配合,為此,無錫遴選3家具有資質的安檢公司作為第三方,在全市進行拉網式安檢。目前市區安檢液化氣餐飲場所完成率達100%,隱患整改率達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