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面積推廣的“煤改氣”對空氣質量改善效果顯著,但對紡織等高耗能行業而言,工業煤改氣、以清潔能源替代煤炭導致其能源成本上升。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來自山東豪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人大代表王欽峰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提交了《關于對"煤改氣"進行氣價補貼的建議》,建議有關部門正視“煤改氣”給企業帶來的困難。
王欽峰在建議中稱,自2017年國內加快推進環保新政以來,各地力促企業實施“煤改氣”等環保舉措,對于降低大氣污染、提高環保質量大有裨益。但伴隨而來的“高價氣”卻叫企業特別是實體中小企業叫苦不迭,難以為繼。“有的企業更是因此被氣吃掉了全年利潤,不得不停工或者倒閉。由此,建議有關部門正視‘煤改氣’給企業帶來的困難,遏制天然氣價格上漲勢頭,保證實體經濟和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王欽峰舉例計算了燃煤與燃氣價格差給企業帶來的成本壓力:以某公司為例,該公司原有燃氣鍋爐3臺,其中6噸1臺、4噸1臺、2噸1臺,主要用于漿紗和冬季供暖。2017年春節前后,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投資15萬元上了3臺布袋除塵,還未使用又煤改氣投資60萬元上了一臺3噸和一臺2噸燃氣鍋爐。
該公司2017年8月剛上燃氣鍋爐時,天然氣的價格是2.65元/立方,折合在漿紗成本為0.04元/米,煤的價格是600元/噸左右,折合漿紗成本為0.02元/米。10月份天然氣價格漲到2.9元/立方,11月又漲到3.32元/立方。后幾經漲跌2018年11月又恢復到3.62元/立方,現在煤的價格變化不大,漿紗每米成本還是0.02元,而燒天然氣每米成本則是0.055元,是燒煤的2.5倍。此公司兩臺漿紗機成本為600萬米×0.055元×12個月=396萬元;而燒煤600萬米×0.02元×12個月=144萬元,燒氣比燒煤成本增加252萬元/年。
“如果天然氣的價格再漲0.03元為3.92元/方,漿紗每米成本要達到0.06元,每年又要增加成本32萬元,這樣燒氣是燒煤成本的3倍。即使考慮到夏季天然氣降價因素,全年通算燒氣成本是燒煤的2.5倍左右。”王欽峰稱,燒煤還冬季可供車間宿舍取暖,而燒氣因成本高供不起導致車間因溫度低開不起車來滴水,整理車間職工坐不住伸不出手、宿舍職工挨凍。使用天然氣不僅要先付費后使用,并且一到冬季又計劃供應不足限量使用,這樣直接影響生產,造成訂單不敢多接,交貨期不敢預定等諸多問題,有時天然氣管道緊急維修時常不提前通知,突然停氣漿紗超過1個小時漿料變質就要倒掉,重新啟機要造成棉紗10公斤左右的浪費,一次就要損失0.3萬元左右,這些都大大增加了企業的成本。
“從2014年起至今5年來,紡織市場形勢嚴峻,加之融資難、找擔保難、招工難、用工貴等因素企業比較艱難,天然氣已經從最初2.6元/立方漲到3.62元/立方,如果再漲價導致企業不堪重負,隨時可能停工或者倒閉。”王欽峰稱。
王欽峰提出,上述“煤改氣”困境并非某個公司的孤例,類似現象普遍存在于紡織、勞保、制鞋等實體中小企業,落實中央有關精神,切實解決“煤改氣”給企業帶來的困難,已是迫在眉睫。因此建議:
1、嚴格控制天然氣價格,防止結成“價格綁架經濟、經濟綁架政治”惡果。
2、督促落實國家補貼政策,讓企業從中真正獲益,長期收益。
3、引導幫助企業根據各自實際進行技術改造,使其節能降耗,良性發展。
4、綜合施策,協同企業破解融資難、擔保難、招工難、用工貴等枷鎖,走出困境,迎來涅槃。
王欽峰在建議中稱,自2017年國內加快推進環保新政以來,各地力促企業實施“煤改氣”等環保舉措,對于降低大氣污染、提高環保質量大有裨益。但伴隨而來的“高價氣”卻叫企業特別是實體中小企業叫苦不迭,難以為繼。“有的企業更是因此被氣吃掉了全年利潤,不得不停工或者倒閉。由此,建議有關部門正視‘煤改氣’給企業帶來的困難,遏制天然氣價格上漲勢頭,保證實體經濟和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王欽峰舉例計算了燃煤與燃氣價格差給企業帶來的成本壓力:以某公司為例,該公司原有燃氣鍋爐3臺,其中6噸1臺、4噸1臺、2噸1臺,主要用于漿紗和冬季供暖。2017年春節前后,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投資15萬元上了3臺布袋除塵,還未使用又煤改氣投資60萬元上了一臺3噸和一臺2噸燃氣鍋爐。
該公司2017年8月剛上燃氣鍋爐時,天然氣的價格是2.65元/立方,折合在漿紗成本為0.04元/米,煤的價格是600元/噸左右,折合漿紗成本為0.02元/米。10月份天然氣價格漲到2.9元/立方,11月又漲到3.32元/立方。后幾經漲跌2018年11月又恢復到3.62元/立方,現在煤的價格變化不大,漿紗每米成本還是0.02元,而燒天然氣每米成本則是0.055元,是燒煤的2.5倍。此公司兩臺漿紗機成本為600萬米×0.055元×12個月=396萬元;而燒煤600萬米×0.02元×12個月=144萬元,燒氣比燒煤成本增加252萬元/年。
“如果天然氣的價格再漲0.03元為3.92元/方,漿紗每米成本要達到0.06元,每年又要增加成本32萬元,這樣燒氣是燒煤成本的3倍。即使考慮到夏季天然氣降價因素,全年通算燒氣成本是燒煤的2.5倍左右。”王欽峰稱,燒煤還冬季可供車間宿舍取暖,而燒氣因成本高供不起導致車間因溫度低開不起車來滴水,整理車間職工坐不住伸不出手、宿舍職工挨凍。使用天然氣不僅要先付費后使用,并且一到冬季又計劃供應不足限量使用,這樣直接影響生產,造成訂單不敢多接,交貨期不敢預定等諸多問題,有時天然氣管道緊急維修時常不提前通知,突然停氣漿紗超過1個小時漿料變質就要倒掉,重新啟機要造成棉紗10公斤左右的浪費,一次就要損失0.3萬元左右,這些都大大增加了企業的成本。
“從2014年起至今5年來,紡織市場形勢嚴峻,加之融資難、找擔保難、招工難、用工貴等因素企業比較艱難,天然氣已經從最初2.6元/立方漲到3.62元/立方,如果再漲價導致企業不堪重負,隨時可能停工或者倒閉。”王欽峰稱。
王欽峰提出,上述“煤改氣”困境并非某個公司的孤例,類似現象普遍存在于紡織、勞保、制鞋等實體中小企業,落實中央有關精神,切實解決“煤改氣”給企業帶來的困難,已是迫在眉睫。因此建議:
1、嚴格控制天然氣價格,防止結成“價格綁架經濟、經濟綁架政治”惡果。
2、督促落實國家補貼政策,讓企業從中真正獲益,長期收益。
3、引導幫助企業根據各自實際進行技術改造,使其節能降耗,良性發展。
4、綜合施策,協同企業破解融資難、擔保難、招工難、用工貴等枷鎖,走出困境,迎來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