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際原油(78.91, 0.23, 0.29%)不斷走低及國際進口氣價格下滑拖累,國內液化氣市場自10月中上旬開始一路下滑,部分地區價位甚至跌至5年來最低點。據中宇資訊監測數據顯示,截至本月4日,國內液化氣市場均價為5376元/噸,較9月底下滑834元/噸(跌幅13.4%),受進口影響較大的華南地區跌幅高達18.8%。
氣源價格的下滑對下游來說必定帶來采購成本的降低,但對于不同的用戶群體,所面臨的情況完全不同。
對于工業用戶來說,目前國內原料液化氣的價位已下滑15.4%,相應的原料采購成本下滑明顯,但終端產品的不斷貶值,令液化氣深加工企業倍感無奈,深加工企業多以生產調油原料為盈利點,但國際原油的接連走低,使國內成品油市場經歷了史上首次七連跌,調油原料的表現也難有起色。
據中宇資訊監測數據顯示,截至本月4日,液化氣深加工產品MTBE成交價已跌至5700元/噸附近,相比9月底下滑8.9%,烷基化油成交價5650元/噸附近,相比9月底下滑10.7%附近。而同樣作為液化氣深加工終端產品的民用氣,跌幅高達15%附近。即使如此,終端產品銷售仍困難,為工業用戶帶來不小的壓力,資金回籠不足,令其多無利潤可言。
對于三級氣站來說,氣源價格的走低并非壞事,甚至可以說值得期待。按目前的價位與9月底10月初相比,每車可以少付2.5萬元右的費用。不僅如此,零售價格的調整相對滯后,若氣站操作合理,利潤空間的放大也相對明顯。當然,今年終端消耗并不理想,雖時至初冬季節,氣站的銷售卻依然緩慢,部分北方氣站表示,今年銷量要比往年縮減1/3甚至還要多,總銷量的縮水影響到了氣站的利潤。
理論上了來說,氣源價格的回落,將使終端用戶直接受益,但由于零售價格調整之后,由出廠價格調整傳導到終端大約需要半個月以上的時間,有些地區甚至需要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據中宇資訊了解,目前廣東省零售在110-120元/瓶附近,相比9月底僅下調不足4%,而張家界近期下調明顯,但跌幅也不過5.1%,江蘇、山東等地的部分氣站暫時并未調整零售價格。
目前來看,國際原油仍在低位徘徊,使低價進口液化氣資源對國內的影響仍在,加之南方降溫暫不明顯,下游的采購熱情依然不高,廠家方面操作也多顯謹慎。國內液化氣市場價格短期內或將以穩中走低為主。若油市不見好轉,液化氣深加工企業的運營將依然面臨困難,但對于民用終端來說,低價氣行情或可期。
氣源價格的下滑對下游來說必定帶來采購成本的降低,但對于不同的用戶群體,所面臨的情況完全不同。
對于工業用戶來說,目前國內原料液化氣的價位已下滑15.4%,相應的原料采購成本下滑明顯,但終端產品的不斷貶值,令液化氣深加工企業倍感無奈,深加工企業多以生產調油原料為盈利點,但國際原油的接連走低,使國內成品油市場經歷了史上首次七連跌,調油原料的表現也難有起色。
據中宇資訊監測數據顯示,截至本月4日,液化氣深加工產品MTBE成交價已跌至5700元/噸附近,相比9月底下滑8.9%,烷基化油成交價5650元/噸附近,相比9月底下滑10.7%附近。而同樣作為液化氣深加工終端產品的民用氣,跌幅高達15%附近。即使如此,終端產品銷售仍困難,為工業用戶帶來不小的壓力,資金回籠不足,令其多無利潤可言。
對于三級氣站來說,氣源價格的走低并非壞事,甚至可以說值得期待。按目前的價位與9月底10月初相比,每車可以少付2.5萬元右的費用。不僅如此,零售價格的調整相對滯后,若氣站操作合理,利潤空間的放大也相對明顯。當然,今年終端消耗并不理想,雖時至初冬季節,氣站的銷售卻依然緩慢,部分北方氣站表示,今年銷量要比往年縮減1/3甚至還要多,總銷量的縮水影響到了氣站的利潤。
理論上了來說,氣源價格的回落,將使終端用戶直接受益,但由于零售價格調整之后,由出廠價格調整傳導到終端大約需要半個月以上的時間,有些地區甚至需要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據中宇資訊了解,目前廣東省零售在110-120元/瓶附近,相比9月底僅下調不足4%,而張家界近期下調明顯,但跌幅也不過5.1%,江蘇、山東等地的部分氣站暫時并未調整零售價格。
目前來看,國際原油仍在低位徘徊,使低價進口液化氣資源對國內的影響仍在,加之南方降溫暫不明顯,下游的采購熱情依然不高,廠家方面操作也多顯謹慎。國內液化氣市場價格短期內或將以穩中走低為主。若油市不見好轉,液化氣深加工企業的運營將依然面臨困難,但對于民用終端來說,低價氣行情或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