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氣門站價格,今起每立方米上調0.4元——
天然氣漲價的蝴蝶效應
9月1日起,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氣門站價格每立方米提高0.4元,增量天然氣門站價格、居民用氣門站價格不作調整。作為基礎能源之一,天然氣的價格變化不可避免地影響著每一個人。
出租車司機的經濟賬
8月30日,說起天然氣漲價對生意的影響,開出租車已有十多年的杜師傅叫苦不迭。他每天白天開車跑約250公里,夏天開空調時每天耗費天然氣約130元。目前濟南的天然氣價格是每立方米4.71元,如果每立方米上調0.4元,他每天就要多支付11元的燃料費。杜師傅說,“現在一天開車也就收入400來塊錢,交上150塊的份子錢,再扣除130多塊的燃料費,一天也就掙100多塊錢,現在每天還要多花11元,對出租車司機是個不小的打擊。”
雖然天然氣價上漲,但記者在加氣站隨機采訪的多位出租車司機均表示,不會考慮用油作燃料。據測算,當油氣價比達到0.75:1時,出租車燒油和燒氣的成本是一樣的,而濟南的汽油價格為93號汽油7.48元/升,97號汽油8.02元/升,0號柴油7.23元/升。即使天然氣漲價之后,油價比也都在0.7:1以下。
用氣企業的成本賬
調價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工業用氣價格上調會增加上游企業開采積極性,特別是對于頁巖氣等非常規天然氣氣田開發;另一方面加大了下游工業用戶的生產成本。去年7月10日,國家發改委已經調整過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氣門站價格,每立方米提價0.4元。
天然氣的下游非居民用氣的范圍包括天然氣化工、天然氣工業以及天然氣發電。其中除天然氣化工是國家政策面明顯不鼓勵的天然氣產業鏈發展方向外,后兩者均是天然氣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據隆眾石化網天然氣分析師王皓浩分析,在我國大氣污染整治的力度加大背景下,部分原本對大氣環境污染較為嚴重的陶瓷廠、玻璃廠以及鋼板廠等工業用戶在當地政府壓力下放棄燃煤,改用天然氣燃料,而此次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的上漲勢必對以上企業帶來成本壓力。
在天然氣發電方面,燃料成本的上漲使得電廠發電成本提升。發改委當前并未公布天然氣電廠上網電價是否會有所上調。但可以想象的是,倘若上網電價穩定,電廠勢必要承受利潤縮水的壓力,未來天然氣發電推廣難度必會步履維艱;而倘若成本轉嫁成功,發改委上調電廠上網電價,那最終的成本是由國家電網承擔,還是一層層轉嫁到居民和工業用電用戶,暫時還不得而知。
氣價改革棋到中盤
我國天然氣定價機制長期以來采取行政定價為主的成本加成法,無法反映資源的稀缺性也不能合理有效地配置資源,這也是我國能源體制改革的重要領域之一。此前,國家發改委表示,“為盡快建立新的天然氣定價機制,同時減少對下游現有用戶影響,平穩推出價格調整方案,區分存量氣和增量氣,增量氣價格一步調整到與燃料油、液化石油氣等可替代能源保持合理比價的水平;存量氣價格分步調整,力爭‘十二五’末調整到位。”
“此次非居民用存量氣價格的調整就是推進氣價并軌的第二步,去年決策層對于天然氣價格的改革就提出了三步走,而三步走最終就會使得存量和增量同價,并且形成完全的市場化改革,之所以會分為三步,其原因在于價格的一步到位上調的幅度會很大,這樣就會導致負擔過重,從而承受不起價格上漲所帶來的負擔,預計明年將會迎來三步走的第三步。”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說。
林伯強進一步分析稱,此次天然氣價格的上調將會更接近與整體資源價格改革的最終落腳點。此外,天然氣價格的上調還會提高賣家供應的積極性,進而使得天然氣市場得以平穩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