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企業參加國際展會需經過展會代理。目前,國內不乏從事國際展會代理的企業。據了解,某國際知名展會從一級代理到四級代理,所涉及的招商代理高達幾十家。展會代理商在積累了一定資源后,向國際展會主辦方角色的轉型逐漸成為諸多代理商的目標。目前一些企業也正在籌劃尋找合適的市場,欲打造屬于自己的國際展覽。
代理商轉向主辦方
北京中商國際展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商展覽”)是一家主要經營境外展會代理的企業。中商展覽銷售總監鐘明軍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中商展覽在規劃自己的展覽項目。展覽項目將定位于金屬加工、汽車配件等領域,計劃與巴西的展覽企業合作,預計在2015年或2016年舉辦。
記者了解到,事實上,展會代理商轉向展會主辦方這種情況,中商展覽并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北京恒立偉業國際展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立偉業”)也是一家主要從事展會代理的企業,在2013年舉辦的第三屆波蘭(中國)國際建材、衛浴、五金及家電展覽會,恒立偉業是三大聯合主辦方之一。恒立偉業總經理任恩杰表示,發展自主品牌展覽會是有能力的境外展會組團單位的發展目標。
代理商競爭過于激烈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陳澤炎表示,從代理業務到主辦展會,對企業來說,這是一種轉變與提升。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這種轉變是為了應對目前競爭激烈的代理環境。鐘明軍表示,目前從事國際展會代理業務的企業越來越多,早前國內僅有200-300家,而近兩年代理企業的數目約有3000-4000家。鐘明軍指出,這主要與代理行業低門檻的特點有關。并且一些代理商在爭取境外展會代理權時,選擇放棄利潤,實施價格戰。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這已經是一些代理商擴大規模的一種策略。代理商一開始放棄利潤,從三四級代理做起,試圖一步步發展成為一級代理甚至總代理。鐘明軍指出,以前代理的利潤空間在40%左右,而現在約15%-20%,有的甚至只有10%的利潤就代理。
另一方面,任恩杰表示,境外展會主辦方掌握著國內代理商的決定權。對于代理商而言,其業務不具有穩定性。而操作自己品牌的展覽,企業具有展會的控制權。這也是企業選擇自己主辦展覽的另一原因。
發現新興潛力市場是關鍵
北京聯合大學旅游經濟系會展專業副教授王春才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有兩類性質的企業提供境外參展服務,一是組團單位,即作為展會的聯合主辦方或者是協辦方,負責某一地區市場的招商工作;另一個是代理公司。發展自主展會項目,目前組團單位做的比較多,也有一些代理公司在做,但目前來看,還不是很多。企業從代理商轉向主辦方,實際上反映了企業多年良好的發展與資源積累。
王春才指出,代理企業經過多年的代理服務,對當地市場環境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積累了一定程度的國內參展商資源,再通過與國外展覽公司合作,邀請當地以及其他國家的參展商,這種展會操作模式是可行的。但關鍵在于,代理公司能否挖掘到新興的潛力展會市場。王春才表示,如果代理公司舉辦同類型的國際展會,其不具有競爭優勢。因而代理企業應該積極尋找新的展會市場,而非試圖分食同類在辦展會的那塊蛋糕。來源:北極星電力會展網